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额博
 http://ebo.artron.net/
 
  搜索:
 
艺术摄影的文化使命
 
作者:李树榕  发布时间: 2016-09-23 15:45:56
 
 

  记得20年前,额博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写到,他最崇敬的人,是他的母亲。作为班主任(尽管我们同龄)当时我还真有几分不解。后来,读了他大量蒙古族题材的摄影作品、大量有关内蒙古人文历史的文章以及出版的颇具特色的摄影作品集,看到他多次发起和组织的草原题材摄影展,见到他获得的数不清的摄影奖项和新闻奖项,我明白了,他,是一位文化“归属感”——包括民族归属感、时代归属感和家族归属感——很强的学者型摄影家。


  把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真实的记载下来,是他从影3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追求。从20年前出版的《额博蒙古族风情摄影》到今天的这本《蒙古人》,他一直在以自豪和敬仰之心体味着自己民族的文化,认识着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因而,他的镜头不仅虞诚而持久的聚焦于民族的生活现状,见证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且还强有力的解说着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于是摄影图片的真实性和纪实语言的客观性被他智慧的组合在了一起,探索蒙古民族文化的那一份执着,那一份坚韧和那一份责任,便洋溢于字里行间。正是出于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他才能够在多年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出版了这部新作《蒙古人》。


  近年来,怎样认识“蒙古人”,应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仅仅用文字或者图片显然是难以尽释的。当作为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额博历史性地肩负起这样的文化职责,出版了这部《蒙古人》时,我认为这是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以图片为点、以文字为面,以真实为体、以思考为魂,进而对800多年蒙古族文化做出的既具有文化高度又具有文化厚度的资源性阐释的一部“新书”。


  为什么这样讲呢?从图书的样式来说,这是一部既非摄影集,又非文字书的“新”体载的书籍;从内容结构来说,这部书体现出了史论结合、形意互藏、互为诠释、图文并茂的“新”的思路;从实现价值来说,它又为人们怎样认识“蒙古人”——包括在历时态和共识态中存在着的蒙古人,以及怎样运用文化资源推进民族艺术作品即文化产品的创作——包括电视剧、故事片、小说、歌曲、绘画、雕塑等创作,提供了详实而细腻、客观而公允、具有时代感的新的丰富资料,所以说,这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新书”。


  一般地说,文化资源,是以文化产业为逻辑起点的。而文化产业则是“资本加入技术”通过审美来实现的“经济事实”。当努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目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李长春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时,额博的这一事关民族文化资源开掘和展示的工作,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宇宙时空却是无限的。怎样以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多的感受无限时空之风采,既怎样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中获得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资源,通过纪实摄影结合文字记载来完成,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从《蒙古人》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字的导向性不难看出,把蒙古族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历史建筑与文物古迹、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民族艺术与娱乐方式用客观记述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就是额博这一新作最有心理力量和美学力量的地方。为此“摄影作品”,是这本书的第一要素。


  当额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较为系统的把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尽可能详尽而真实地记录下来时,以及具有浓厚审美意味的可资转化性,便清晰的显现出来。


  (摘自——艺术智慧)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